8月18日上午,記者走進工程機械公司制造四部,感受到了現場的“熱情”,高溫熱浪中彌漫著鐵銹味。焊槍噴吐著奪目的光芒,在防護罩的背后,只見一個側影,穿著厚厚的防護服,半蹲在地上的張強正手持焊槍在某產品前忙碌著。
“老張17歲進廠,是我們這兒的老人啦,是電焊班的班長,也是業務骨干。”工程機械公司生產運營管理部部長于海成告訴記者。
剛上班,張強就知道,不能砸自己的飯碗,飯碗端的是否穩當,那就看活干的好與壞,既然當初決意干電焊,就得把活干好。
三十七年來,他每天和電焊、火花打交道,日積月累,練就了一身焊接的好本領。
接到任務后,張強帶領班組成員及時消化圖紙,研究焊接工藝,該產品焊接區域狹窄、普通焊槍無法焊接,更關鍵的是在市場上買不著專用工具,要是讓廠家定做,時間長、成本高,于是,他利用一下午時間想辦法并自制了兩把專用工具,把原來的焊槍鵝頸鋸斷以后,增加了200CM的銅管,這下就解決了焊條、焊槍夠不著的焊接難題。
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,對班組成員也是如此,在他的帶領下,整個班組鉆研焊接技術,動腦筋、想法子,積極開展技術攻關。在工程機械公司開展的二季度勞動競賽活動中,張強班被評為“勞動競賽先進班組”。
“二哥對我們老嚴了,但是我們都知道他是為了我們好。”徒弟閆志文向記者說道:“我師傅在家排行老二,我們這些徒弟都叫他二哥,因為師傅常說一個班就是一家人,他像長輩一樣教給我們很多做人、做事的道理。”
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電焊工人,我的職責就是確保把每一次焊接都做好,對得起自己的良心。”張強這樣評價自己。(圖文/郭新燕)
編 輯 劉文婷
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"font-size:18px;">